小微

益诺思总裁常艳:为创新药研发“添翼” 打造具有全球竞争力的CRO企业

2025月07月18日 72792浏览

  2024年9月3日,益诺思成功登陆上交所科创板,成为“央企CRO第一股”(CRO指合同研究组织,即医药研发外包)。

益诺思总裁常艳:为创新药研发“添翼” 打造具有全球竞争力的CRO企业

  深耕创新药非临床研究服务领域多年,益诺思处于行业“领头羊”地位,在国内非临床安全性评价细分领域市场占有率排名前三。2024年公司实现营业收入同比增长近10%,其中非临床CRO业务营收超10亿元。

益诺思总裁常艳:为创新药研发“添翼” 打造具有全球竞争力的CRO企业

  在科创板即将迎来开市六周年之际,益诺思董事、总裁常艳在接受中国证券报记者专访时表示:“科创板为诸多像我们这样处于成长期、专注技术突破的科创企业打开了更包容的成长空间,让我们能通过资本市场获得发展资金。展望未来,益诺思将始终如一地坚守‘专注研发服务、赋能健康事业’的企业使命,努力推动科研成果应用并带动产业发展,打造卓越的具有全球竞争力的世界一流综合性CRO企业,为保障人民健康发挥重要作用。”


  益诺思南通二期项目 公司供图

  坚持核心业务精耕细作

  益诺思成立于2010年,公司服务主要涵盖生物医药早期成药性评价、非临床研究、临床检测及转化研究三大板块。作为“央企CRO第一股”,益诺思始终坚持以科学为引领、以客户为中心,以改革创新发展为支撑,以提高核心竞争力和增强核心功能为重点,既是国药集团创新生态的核心环节,也是行业创新研发链条的关键支撑,彰显国资助力中国医药创新发展与“新质力”培育的典型示范力量,该创新实践进一步体现了央企使命担当与市场机制的有机结合。

  “我们清晰地感知到科创板投资者结构的专业化趋势。与我们对接的机构投资者普遍具备一定的生物医药行业研究能力,他们更关注公司的核心技术壁垒等‘硬科技’指标,这种专业视角让市场对我们的价值判断更贴合企业实际发展潜力。”常艳告诉记者,“同时上市后我们明显感受到融资渠道的拓宽,这为公司扩大实验室规模、引进先进设备提供了关键支撑。此外,借助科创板的资源聚合效应,科研团队能更便捷地对接高校前沿技术成果。”

  产业链协同方面,“登陆科创板后,我们与上下游企业的合作效率显著提升。通过科创板企业间的资源对接平台,我们建立了稳定的合作网络,在药物研发全链条中形成了高效协作模式,这让公司在承接国际业务并进行协同技术创新时更具竞争力。”常艳进一步称。

  从业绩来看,益诺思深耕核心业务,去年营收保持稳健增长。根据2024年公司年报,益诺思2024年实现营业收入11.42亿元,同比增长9.94%;归母净利润为1.48亿元,扣非净利润为1.25亿元。分业务看,报告期内,公司非临床CRO业务实现营业收入10.89亿元,同比增长8.99%;临床CRO业务实现营业收入4693.85万元,同比增长27.17%。

  “虽然行业寒冬还没有过去,但随着行业回暖的步伐逐渐加快,我们已经能感受到春天将至的气息。”常艳表示,公司深化“以客户为中心”理念,对核心业务领域精耕细作。通过组织变革,公司加大国内国际市场开拓力度,促使各业务板块协同发展,多点开花。2024年,公司核心业务IND(新药临床试验申请)和NDA(新药上市申请)的新签订单个数合计同比实现两位数增长。

  值得一提的是,作为公司IPO募投项目之一,南通高品质非临床创新药物综合评价平台扩建项目(“南通二期项目”)已于近日逐步投入使用。

  “对益诺思而言,通过南通二期项目,公司将更好地承接国内外药企在创新分子、先进疗法以及复杂制剂等方面的多样化外包需求,持续巩固其在中国乃至全球CRO赛道的竞争力。”常艳介绍,该扩建项目不仅是益诺思在硬件设施上的升级拓展,更是其技术创新与服务能力跃升的重要标志,为益诺思未来的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注入了强大动力,使其能够更好地满足日益增长的创新药研发市场需求,为全球生物医药产业发展贡献更大力量。

  持续加大研发投入

  科创板不仅是“硬科技”的聚集地,也是持续研发的“深耕田”。作为非临床安全性评价行业龙头企业之一,长期以来,益诺思坚持以“科学引领”为核心价值观,不断加大研发投入,近三年公司研发费用不断攀升,2024年公司研发投入达6053.25万元。

  下好前沿赛道的“先手棋”,是益诺思立足市场的独门利器。近年来,益诺思围绕非临床安全性评价,为多特异性抗体、抗体药物偶联物(ADC)、多肽及小核酸药物、细胞与基因疗法等药物研发新兴方向提供一流的非临床评价解决方案。截至2024年底,公司已协助完成近200项国际或国内首个创新药的研究服务。

  “我们要做到比前沿更前沿,才能更好地支持国内国际创新药研究服务。”常艳表示,“我们持续关注前沿分子赛道的最新进展,预判产品未来在非临床安全性评价中可能遇到的新挑战,从而提前立项搭建我们的技术研发平台。”

  “举个例子,公司早在2018年已取得辐射安全许可证,作为国内首批入局者,布局了核药领域药效、药代、毒理等方面完善的评价机制。从抗体药到小核酸技术(RNA)再到如今大热的核药,基于长期技术沉淀,益诺思的前瞻布局为中国的创新药抢到先手时间,并成功抢占市场份额。”常艳说。

  构建差异化的核心竞争优势也是益诺思始终坚持的战略方针。近年来,公司在夯实原有业务的基础上,持续推进技术创新,构建了行业内具有竞争力和独特性的同位素及影像学平台、眼科一站式服务平台等,建立了差异化竞争的能力。

  谈及具体实验的差异化,“我们不是照着一个标准的指导原则和方案来做实验,在实践中我们深度参与到客户具体项目的讨论中,在每一个环节为客户提供具有针对性的解决方案。”常艳表示,从差异化竞争的角度来说,由于益诺思承接的每一类乃至每一个药物都有其自身独特性,需要针对具体药物执行层面的问题进行具体分析,因此公司提供的新药研发服务具备高度定制化的特点。

  随着人工智能(AI)时代的到来,医药行业正迎来积极变化。益诺思聚焦人工智能与产业场景的深度融合,积极探索研发基于深度学习的智能病理辅助诊断系统,通过AI智能辅助分析为临床决策提供精准支撑。此外,公司构建企业级知识图谱智能管理平台,实现海量知识资产的语义关联与高效应用。

  “益诺思聚焦人工智能与产业场景的深度融合,加速构建‘AI+’能力,赋能业务增长,打造差异化服务和流程。公司积极推进人工智能技术与数字化转型在组织运营、研发创新及管理体系中的系统性整合,着力构建技术赋能、场景落地、生态协同的智能化发展体系。”常艳说。

  深度推进全球化战略布局

  近年来,中国药企正走向创新研发的国际前列,对外授权交易频现,创新药出海加速。“DealForma数据显示,2024年约31%的大型跨国药企引进的创新药候选分子来自中国。我认为在可以预见的未来,该数据有望进一步攀升,可能突破50%。”常艳向记者表示。

  BD热潮是否意味着中国药企在“卖青苗”?对于这一质疑,常艳解释道:“我们不能将对外授权交易简单理解为‘整体出售’,实际上,目前中国药企的多数对外授权交易中,企业授出涉及海外市场的商业权利,仍保留国内市场权益。”

  “创新药出海热潮是好事情,要先有国际化的产品才有国际化的公司。过去国内药企产品研发主要是快速跟随(Fast follow)模式,但现在我们要逐步向同类最优(Best in Class)和同类首创(First in Class)模式挺进。我们要做首发,做原始创新,上市后力求创新产品惠及全球患者。”常艳进一步称。

  “随着中国创新药管线质量的持续提升,国际药企对于中国医药行业研发能力的认可度大幅提升。”常艳告诉记者,“具体到CRO行业,从我们接触的海外公司反馈来看,目前大多数海外公司合作的意愿较强,它们希望能够用更少的钱、更好的服务、更快的速度,实现非临床及临床阶段验证,达到自身知识产权利益最大化。”

  “依托前瞻性市场布局与高质量创新型服务能力,公司海外业务有望全面进入高质量发展新阶段。”常艳表示,益诺思将持续深化国际化战略,从市场、产品服务、团队、产业协同等方面发力,加速海外商务BD团队及营销网络的拓展,制定系统化国际市场开发策略,与国内外机构保持深度战略合作关系。总体而言,公司将加速全球化市场布局,提升国际化服务能力,致力于为人类健康事业贡献更多力量,在生物医药产业的广阔蓝图上书写更加辉煌的篇章。

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B5编程立场。
本文系作者授权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if $type=='index'&&$page=='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