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 李静
当市场迈入低利率阶段,叠加严监管态势,银行理财业正面临全新挑战:如何在收益与风险之间找到平衡点,力争实现稳健收益?如何以专业能力回应投资者期待?
船到中流当奋楫,作为行业领军者,兴银理财党委书记、董事长景嵩直面压力,从容以对。他带领团队明确两大核心方向:其一,聚焦价值创造,通过产品多元化、差异化提供长期投资价值;其二,推动诉求响应,将专业能力进一步转化为贴合客户实际需求的服务价值。
“我们的目标是实现长期可持续发展。”景嵩说,能力建设是实现目标的基础。当能力成形后,管理效能提升又成为突破个人能力边界的关键。怀抱对投资者“钱袋子”的敬畏之心,兴银理财在资管长路上步履稳健,久久为功。
价值创造:明确理财定位
当定期存款利率步入“1”字头,银行理财正经历一场业绩挑战。面对资产荒,保持理财收益稳定谈何容易。
“相较于存款,银行理财的产品布局和资产配置更加多元,可以满足客户差异化的财富管理需求,这是我们的独特优势。”景嵩说,我们始终致力于创造长期价值,在持续供应低波稳健产品的同时,为居民财富增值提供多元化投资方案。
“兴银理财的各类产品——无论是固收部、多资产部、创新部出品,还是权益部出品,都有不错的运作表现,且各有特色。”景嵩表示,“这恰恰说明,我们的投资能力并非系于单一部门。”
兴银理财以固收投资为根基,通过多元化策略拓展,构建起多资产、多策略的投资组合,同时积极布局权益投资。
近年来,兴银理财持续优化大类资产配置中的权益投资,重点是在固收组合中融入权益元素,创设出兼顾风险控制和收益弹性,更适配理财客户的“固收+”含权产品。今年上半年,公司以“固收+”产品为试点,建立起从产品创设到持续运营的标准化流程。目前这套体系已实现“固收+”产品的规模化生产,产出了一批兼具业绩与规模的标杆产品。
“我们将资产配置和产品布局相结合,通过‘策略产品化、产品策略化’的实践,推动形成更均衡、多元的产品和配置体系。”景嵩表示。
诉求响应:满足客户实际需求
如果说实现价值创造是对投研能力提出的硬要求,那么满足客户诉求,则考验着机构的软实力。这需要机构深刻洞察理财客户的行为特征和真实诉求,将公司各项硬实力与客户需求相结合,才能实现从达标到贴心的服务升级。
为此,兴银理财明确了“三适”原则——适当性、适配性、适销性,确保产品创设、发行和管理的全流程符合客户利益、监管要求和政策导向,核心是贴合客户需求,创设出渠道认可、客户喜爱的产品。
就说权益投资。在这个天然带有相对收益属性的市场中,景嵩带领兴银理财选择了一条看似“逆流”的发展路径——以实现绝对收益为目标。这源于对客户核心诉求的深刻洞察:银行理财客户可能要的不是跑赢指数,而是实实在在、可预期的正回报。
在相对收益市场执行绝对收益策略,如同在湍流中设置锚桩。景嵩坦言,公司权益投资方法论的核心在于:择时、择股、安全边际。2022年以来,兴银理财毅然重构投资策略——以绝对收益策略为主,相对收益策略为辅。为此,他们打造了一套择时系统,融合十余项指标,每月由投资经理结合定量分析与定性判断,动态校准含权产品的仓位中枢。近年来,通过这套方法论,他们在市场波动中取得了不错的成绩。“客观地讲,近两年A股市场波动趋窄,也为我们这种稳健型资管机构提供了机会。”景嵩说。
在权益类资产选择上,兴银理财锚定“估值保护”与“安全边际”两大关键词,红利策略、高股息资产成为重点配置方向。“时代变了,低利率下‘吃利息’模式难以为继,而资本市场高质量发展正催生上市公司回报潮,我们重点配置的资产具有价格波动可控、收益可期的特征,契合绝对收益策略目标。”景嵩说。
景嵩深知,客户钱包里的资金是要多元配置的。“客户有10元钱,可能用5元买理财、保险产品,以求稳定收益;用5元买基金、股票,以博取高收益。”兴银理财的“绝对收益策略”定位,就是帮助客户在资产篮子里稳稳守住一部分安心份额。
能力建设:筑牢“双目标”实现根基
无论是超越基准,还是满足客户诉求,根基都在于持续的能力建设。
“能力建设是我们的生命线。”景嵩的这句话道出了兴银理财发展的要义。在他看来,能力评估不应仅以产品收益为标尺,更要着眼于可持续发展和高质量发展。正如景嵩所言:“虽然不以收益论英雄,但能力终将转化为收益。收益只是结果,能力才是根本。”
投研能力建设至关重要。与公募基金以优秀基金经理和明星基金产品为核心的投研模式不同,兴银理财注重打造一体化投研体系。公司的“234N”投研体系开创了平台化运作的新范式,注重投研能力建设的全面性、实战性,避免能力建设中的不对称、不协调,乃至碎片化。在该体系下,策略可以被多团队复制,实现规模化、集约化经营。
具体来说,“234N”体系以“自主投资+委外投资”双轮驱动为引擎,通过分层决策、分级授权、权责分明的三级管理体系,构建起科学严谨的投资决策机制。在投研支撑层面,债券池、管理人池、策略池、股票池四大研究平台形成立体化研究网络,同时全面覆盖债券、股票、商品、衍生品等多元资产类别。
客户经营转型同样关键,兴银理财正经历着从产品导向到需求导向的变革,不再简单推销金融产品,而是真正立足于客户需求,替投资者管好“钱袋子”。
这一转变离不开强大的“转译”能力。2024年,兴银理财将原市场营销部分拆为渠道服务部和客户服务部。前者作为“专业到销售”的桥梁,专注赋能理财经理,将复杂的金融概念“转译”为易懂的客户语言;后者则作为“专业到客户”的桥梁,深耕投资者陪伴,将投资策略“转译”为贴近生活的财富管理方案。二者并非简单分工,而是形成了一体两面的紧密联动:既服务渠道,又能协同触达终端客户,从而在提升投资者认知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
这种将专业的产品属性、投资策略转化为不同受众通用语言的“转译”能力看似简单,实则弥足珍贵。
效能提升:突破单项能力天花板
截至2025年6月末,兴银理财开业以来累计服务客户数量超过3000万人,累计为客户创造投资收益超过4300亿元。这一成绩的背后,是工业化、平台化运营模式带来的系统性效能提升。
“我们的资管成果并非依赖个人能力,而是源于工业化生产方式和平台化运营体系。”景嵩直言不讳。在各项能力建设取得阶段性成果后,兴银理财已将战略重心转向提升管理效能,通过能力组合与系统集成突破个人能力天花板。
目前兴银理财全力推进的“投研销一体化”已实现三大核心业务环节高效协同。
景嵩透露,新成立的专项工作组正在规划更深层次改革。“我们计划将风险管理和金融科技纳入现有体系,打造‘投研销风科’五位一体的协同机制。”他表示,通过这五大能力的有机融合,公司将构建起支撑长期可持续发展的核心竞争力。
当访谈接近尾声,景嵩用果树作喻:“资管机构就像一棵果树,对投资者而言,他们要的不是单季的硕果,而是连年稳定的收成。”这一理念正指引着兴银理财在产品设计、风险控制、客户服务、公司治理等方面进行长期布局。随着理财行业向资产标准化、估值净值化彻底、规范转型,能力公司的竞争力将更加凸显。
转载请注明:热点财经网 » 产业洞察 » 能力公司的挑战与应对——访兴银理财党委书记、董事长景嵩
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B5编程立场。
本文系作者授权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