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微

北大荒集团:以“红色动能”赋能现代农业

2025月07月02日 57998浏览

  近年来,北大荒集团充分发挥党建引领作用,聚势赋能,粮食连获丰收,农业生产工作成效显著,彰显了其国家重要商品粮基地的巨大价值。在抓好生产经营的同时,北大荒集团各级党组织充分发挥战斗堡垒作用,积极探索实践,创新方式方法,“红色动能”涌动,开创了富有北大荒特色的党建工作新局面,助力企业战略目标实现。

北大荒集团:以“红色动能”赋能现代农业

  “链上党建”促转型

  从黑龙江省工业重镇佳木斯驱车,一个多小时就能到达北大荒集团宝泉岭分公司。这里地处黑龙江与松花江交汇地带,土壤肥沃、河网密布。北纬47度的地理位置,更使其成为农业发展的“天选之地”。

  “北纬47度,被形象地称为‘世界寒地黑土的黄金带’,更是全球优质大农场、大牧场的诞生地。”北大荒集团宝泉岭分公司党委书记于家傲说,“我们地处这条‘黄金带’上,就不能浪费宝贵的自然资源。”

  近年来,北大荒集团锚定“三大一航母”战略目标,努力建设现代农业大基地、大企业、大产业,打造农垦国际化大粮商,形成“农业领域航母”。在这一过程中,北大荒集团全面推进粮食增产的同时,积极推进品牌升级,实施农业产业化经营,全面提升品牌价值。

  “在这一战略目标指引下,分公司党委按照‘品牌强农’发展思路,结合自身实际推出‘北国宝泉47度’品牌。”于家傲说,“这个区域品牌有60亿斤粮食产能的大基地作依托,有百亿级食品城的大产业作支撑,更有北大荒文化、地域红色文化作引领,更好地向外界展示宝泉岭的特色、实力与价值。”

  在北大荒集团宝泉岭分公司现代产业园,中国证券报记者探访了“北国宝泉47度”宝泉岭分公司旗舰店。走进店里会发现,这里更像一个大型甄选超市,货架上摆满了就地取材加工而成的农特产品。

  “‘北国宝泉47度’品牌的产品涵盖大米系列、玉米系列、山榛系列、干菜系列、坚果系列等,打造一批地标性小而精、小而美的拳头产品。”北大荒集团宝泉岭分公司市场运营部总经理范文涛表示,在品牌战略实施过程中,分公司走订单生产、统一包装、品牌销售、利益共享的“买全域、卖全国”营销路线,将特色做优、优势做强。

  目前,“北国宝泉47度”品牌之下汇聚了“梧桐河”“馥军川”“龙门福地”等在内的一众子品牌。矩阵化的运营模式,有力提升了“北国宝泉47度”品牌的市场竞争力。

  产业发展离不开党建支撑。宝泉岭分公司的品牌化经营之路正是北大荒集团加快转型升级的缩影,也是“链上党建”工作部署的落地实践。

  近年来,北大荒集团持续夯实基层组织基础,大力实施“链上党建”工作模式,推进各级企业深化产业链、供应链、创新链党建联建共建,着力打造具有北大荒特色的党建品牌,为贸易流通、食品等产业强链补链延链提供了坚强组织保证,实现党建工作与生产经营深度融合,以高质量党建赋能高质量发展。

  基层党建落地生根

  近段时间,北大荒集团江滨农场有限公司营销办负责人张建军一直在外跑市场。“前几天我才从浙江回来,去了一家规模很大的企业对接业务。今年,定制农业市场不错,我们与这家企业建立了紧密的合作关系。”张建军说。

  张建军所说的定制农业,是北大荒集团近年来开辟农业产业新领域新赛道的重要项目,推动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快速从“种得好”向“卖得好”转变,实现品牌增值、效益增长。

  “定制农业也是我们面向市场打造绿色生态种养加基地的一项内容。”江滨农场有限公司党委书记李晓明表示,江滨农场有限公司党委把提升企业经营效益作为检验工作成效的重要标准,全力构建“党建领‘营’·一心为‘盈’”的大营销格局,培育以产业营销、特色种养、农商文旅融合的新增长点。

  以打造绿色生态种养加基地为例,重点打造优质米展示、智慧农业、专属品牌、棚室果蔬采摘等基地。“我们建设了2万亩高端品牌米定制基地、25万亩江水优质稻种植基地。”江滨农场有限公司总经理黄堂虎说,“公司依托粮食仓储优势,通过合作经营、代收代储、订单+基地等方式,加快从‘粮仓’向‘粮商’转型;采用订单模式实施2万只生态大鹅养殖项目和1万只林下鸡养殖项目;整合35家小微企业组建‘微企联盟’,改变过去单打独斗、市场风险高、话语权低的不利局面。”

  经过几年实践,江滨农场有限公司在拓展市场上成功探索出了“互惠共赢、借船出海”的营销新模式。

  当下的北大荒集团,一个个党支部就是一个个牢固的阵地,基层党建的“同心圆”越来越大,推动改革发展的决心越来越强,转型升级的路子越来越宽。

  助力乡村全面振兴

  北大荒集团在做好自身生产经营的同时,以党建为抓手,充分发挥自身优势,利用丰富资源,助力乡村全面振兴,认真履行社会责任。

  调研期间,中国证券报记者在江滨农场有限公司看到,清晨四五点钟,巧手工创孵化基地的门就开了,几名妇女在制作灯笼。从缠圈到粘贴纸张,大家动作麻利,将做好的灯笼整齐码放在一边。

  “2019年,我们创立了俪群手工艺品制作有限公司,之后又成立了江滨俪群妇女互助协会,为女工们铺设创业路。”俪群手工艺品制作有限公司负责人张海娜说,“我们采取‘协会+公司+基地’运营模式,集培训、研发、生产、销售为一体,通过带料订单、购料加工等方式吸纳了一批当地无业女工、残疾女工等,为大家搭建创业就业的新平台。经过6年的发展,俪群女工的数量不断壮大。”

  李晓明表示,公司专门为女工手工创作基地免费提供场地,牵线搭桥帮助联系上下游客户。这已成为公司党建工作的重要内容。几年下来,女工们制作的钩编、串珠、刺绣、布艺、灯笼等产品受到市场欢迎,业务量越来越大。大家也通过自己的努力在家就学习了技能、增加了收入。

  近年来,该基地依托黑龙江省“龙江巧女培训基地”,不断丰富业务内容,推动女工编织向大众创业转型升级,加快建设集编织、文创产品制作、网络营销于一体的巧手团队。

  “女工创业项目已成为公司党建的特色项目。项目的成功,为我们进一步做好基层党建积累了经验,也让我们更有信心支持项目不断做大做强,更好地履行社会责任,助力乡村全面振兴。这也是党建工作的重要意义。”李晓明说。

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B5编程立场。
本文系作者授权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if $type=='index'&&$page=='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