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可波罗公司总部大楼 公司供图
日前,马可波罗控股股份有限公司总裁谢悦增在接受中国证券报记者专访时表示,公司坚持“科技+文化”双轮驱动,积极探索可持续发展之路,致力于为中国陶瓷打造世界知名品牌。未来公司将进一步聚焦绿色化、高端化、智能化,推动企业持续稳健发展,并助力陶瓷行业高质量发展。
坚持“科技+文化”双轮驱动
马可波罗主营业务是建筑陶瓷产品的研发、生产和销售。公司成立于2008年,目前已发展成为国内最大的建筑陶瓷制造商和销售商之一,拥有“马可波罗瓷砖”“L&D唯美陶瓷”两大自有知名品牌。根据世界品牌实验室发布的2024年《中国500最具价值品牌》,“马可波罗瓷砖”品牌价值连续10多年位列建筑陶瓷行业第一。
近年来,马可波罗先后获得中国轻工业科技百强企业、中国工业企业500强等荣誉。2021年至2024年6月,马可波罗累计实现营业收入约306亿元,累计实现净利润约47.02亿元,营业收入和市场占有率位居国内同行业第一,多项经营指标处于行业领先地位。
谢悦增介绍,马可波罗坚持“科技+文化”双轮驱动发展战略。近年来,公司在智能生产、低碳环保、循环经济等关键核心技术方面不断取得重要突破,40余项科技成果达到国际先进水平。截至2023年末,公司拥有专利782项,其中境内授权发明专利155项。
谢悦增还表示,公司坚持以科技创新和文化创新赋能产品革新,自主研发的曲面岩板率先在行业内实现高弯曲度弧形板的生产,厚度仅有6毫米。产品推出后荣获2024年IF设计奖,标志着国际设计界对中国瓷砖品牌在材质创新、空间美学与科技实力上的高度认可。
此外,马可波罗践行绿色发展理念,不断加强节能环保技术、工艺、装备推广应用,全面推行清洁生产,打造环境友好型、资源节约型现代化工厂。公司下属4个生产子公司被授予国家级“绿色工厂”,并获得广东省“清洁生产企业”“节能先进单位”“陶瓷行业绿色制造指数首批示范试点企业”等荣誉。
稳健发展穿越行业周期
自成立以来,马可波罗经历多轮产业周期调整并不断发展壮大。近年来,马可波罗不断优化销售结构并加强应收账款管理,积极应对房地产行业调整,应收账款规模逐年减少并处于行业合理水平。根据招股书,2023年,马可波罗实现营业收入约89.25亿元。截至2023年末,公司应收账款账面价值约为16亿元,占2023年营业收入的比例约为17.92%。
谢悦增表示,经过多年发展,公司本身具备相当的规模,应收账款占营业收入的比例不到20%。去年以来,一系列重磅政策组合拳加速落地,有力提振了房地产市场信心和预期,房地产行业及建筑陶瓷行业有望逐步回稳。
为进一步防范应收账款风险,马可波罗还加强信用控制,增加了现款现货收入比重。同时,公司采取行业最谨慎的坏账计提政策,坏账准备已充分计提,对出险地产客户应提尽提,对高风险地产客户已经100%计提坏账准备,后续业务已改为现款现货,不会新增应收账款。“通过以上综合措施,预计应收账款占收入比例将进一步下降,未来发展将更为稳健。”谢悦增说。
按照规划,公司拟通过上市提升企业竞争优势,加快转型升级,进一步提升内生发展动力,持续增强盈利能力,为股东和社会创造更多价值。同时,公司将进一步聚焦绿色可循环产业价值链延伸与整合资源,形成更有竞争力的绿色可持续发展路径。
“良好的上市公司运作机制与平台有利于吸引和激励优秀人才,有利于打造基业长青的企业。”谢悦增表示,未来公司还将坚持制造业出海战略,以国际化视野寻找新的发展机会,打造世界知名品牌,让全球消费者爱上中国陶瓷。
聚焦绿色化、高端化、智能化
建筑陶瓷是重要的装饰材料,承载着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追求。近年来,消费者品牌意识逐步增强,对建筑陶瓷产品品质、设计、功能的要求不断提高。但目前我国建筑陶瓷行业仍呈现“大市场、小企业”的格局,企业良莠不齐,市场竞争激烈,低端产能过剩,高端产能供给不足。
对于行业龙头企业而言,我国陶瓷行业加速转型发展,既是挑战也是机遇。谢悦增表示,在国家能源及环保政策不断趋严的背景下,预计落后产能将加速出清,行业集中度将进一步上升。未来马可波罗将战略聚焦绿色化、高端化、智能化,积极发挥龙头企业作用,助力行业高质量发展。
在生产方面,马可波罗积极响应国家高水平制造的发展方向,坚持柔性生产的理念,构建了全流程信息化管控体系,不断提升生产制造智能化水平。按照计划,公司募投项目将对生产线进行绿色化、智能化建设和改造,进一步提升公司主营业务竞争力,也有望对行业的升级发展起到积极促进作用。“当前资本市场服务实体经济的能力不断增强,要积极借助资本市场的力量,充分发挥龙头企业的优势,进一步夯实制造、品牌、渠道等综合优势,助力陶瓷行业高质量发展。”谢悦增说。
转载请注明:热点财经网 » 商业产业 » 马可波罗:坚持创新驱动 助力企业高质量发展
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B5编程立场。
本文系作者授权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